第8章

来者,正是董书兰!

    傅大官听到春秀的传报,沉吟了数息,那双小眼睛滴溜溜的转了数圈,才起身走了出去。

    这小妮子,厉害!

    以董书兰的身份,她只需要派人来一趟,傅大官就得赶回临江去面见。可她没有这样做,而是亲自来了。

    她的意图,傅大官当然明白。

    只是他不愿意去蹚这浑水,这才借着端午的由头,离开了临江城。

    原本他想着十几天之后回去,临江之事已定,也就没他傅大官什么事儿了。

    傅小官坐着没动,只是在听见董书兰董小姐这个名字的时候,脑海便浮现出了那副绝色容颜。

    前世见过美女无数,但如此纯天然无污染的美女,还当真是两世以来的第一个。

    只是红颜祸水,此刻的傅小官仅仅是惊艳,并无他想。

    起身,倒水,洗茶,傅小官另起了一壶新茶,自己毕竟是小主人,他倒没有去想避开,那就煮一壶茶,略尽地主之谊吧。

    片刻后,傅大官再次出现在门口。

    董书兰也紧跟着现身,她穿着一身白衣,脸上戴着一张白面巾,微风吹来,面巾波澜微起,绝色容颜惊鸿一瞥……

    “请!”

    傅小官面带微笑,伸手示意,依然没有起身。

    董书兰视线落在傅小官的脸上,那是一张干净清秀的脸,神情自然大方,完全没有丝毫紧张,当然更看不到半分惶恐愧意。

    董书兰有些惊讶,此刻的傅小官,感觉十分的沉稳,一双眸子中深沉如水,哪里还有当初轻佻的样子。

    侍女春秀也来到院子里,顺手将裱好的词,递给了傅大官。

    “秀儿,去准备午饭,为董小姐洗尘。”傅小官随口吩咐道。

    傅大官、傅小官还有董书兰,三人围坐在桌前,炉火正旺,壶里水已沸腾,烟雾袅绕。

    傅小官揭盖入茶、洗茶、煮茶,斟茶……

    他递给了傅大官一杯,又递给了董书兰一杯,自己面前放了一杯,视线看向了他爹。

    这片刻功夫,居然都美人说话……

    你倒是说话啊,这场面冷得有些尴尬,傅小官不由的心中吐槽道。

    董书兰也没有说话,只是在考虑傅小官这天差地别般的变化,傅小官曾经的轻佻,她是亲身体会过的,这点错不了。

    这时,傅大官突然开口了:“尚书千金光临寒舍,蓬荜生辉啊!来来来,小姐请用茶……”

    “其实,小姐要见老夫,只需带个口信,老夫就算有天大的事也肯定立马滚回临江,小姐如此,真是折煞了老夫,令老夫汗颜啊。”

    董书兰掀开面巾品了一口,放下杯子笑道:“傅家主为临江首富,小女子岂敢以口信邀约,反倒是小女子不请自来,还望傅家主海涵。”

    两人一阵吹捧,全是场面话,没一句落在实在处……

    傅小官旁边听着,偶尔一笑,手上未曾停下,茶水倒得颇为勤快。

    其间傅小官再未说话,董书兰偶尔会看他一眼,当然,这只是困惑傅小官的变化。

    然而,这时她突然看到石桌上裱好的纸,不禁微微的蹙眉。

    这字……如此不堪入目,却被任装裱的极为精良,什么品位呀……

    这裱好的字,正是刚才侍女春秀带回来的,也就是傅小官写的那两首词……

    傅大官见董书兰看着那两幅字,笑道:“这是我儿昨晚写的,小姐学究天人,能否指点一二?”

    董书兰虽然对那字体不太喜欢,但还是做做样子,拿起了那两页纸。

    如果需要,她也不吝于违心的赞美两句。

    只是……

    她的神色,忽然严肃了两分,傅大官对这事极为上心,心里有些紧张。

    他也不懂诗词之道,只是读来上口,却不知究竟这两首词水平如何。

    “山与歌眉敛,波同……醉眼流。”

    “游人都上十三楼……十三楼?”

    董书兰不知觉的低声吟诵,眉宇间愈发凝重。

    “……谁家水调唱歌头。声绕碧山飞去,晚云留。”

    “好一句声绕碧山飞去,晚云留……”

    她没有抬头,再次细读,偶有所思停留,脸上却愈发的震惊。

    她抬头,看了一眼傅小官,满脸的不可思议。

    傅小官尴尬的摸了摸鼻子,这特么的,这便宜老爹喜欢显摆啊。

    她又低头,取了第二首诗。

    “江北月,清夜满西楼。”

    “云落开时冰吐鉴,浪花深处玉沈钩。月缺几时休。……月缺几时休。”

    “星汉迥,风露入新秋。丹桂不知摇落恨,素娥应信别离愁。天上共悠悠。”

    “天上共悠悠……”

    时间仿佛在此刻沉淀!

    董书兰数次细读两首词,过来许久才抬首,看着傅小官,美眸中满是震惊,问道:“恕书兰唐突,这两首词……皆为公子所作?”

    傅小官轻轻点了点头,“见笑了。”

    “这首词,为何没有词牌?”

    “望江……北,江北月”

    “这是望江南的词牌律。”

    “嗯,”傅小官点了点头,“这无所谓,江南江北都行,只是我写的江北,就这样随意叫了。”

    “诗词之道岂能随意?”懂书兰似乎忘记了此行的目的,也忘记了傅小官之前的轻佻,与傅小官较起真来。

    傅小官苦笑,摸了摸鼻子苦笑道:“好吧,那就叫望江南,江南月……第一句改为江南月,清夜满西楼。”

    “如此……甚好!”

    “这首南歌子,可惜我现在才看到,如果放在昨晚临江诗会,傅公子之名当……传遍临江了。”

    “啊?这只不过是昨夜有感而发,董小姐谬赞了!”

    傅大官听的一愣一楞的,但他明白了一点,儿子的这两首词极有水准。

    他极为高兴,对身后的管家张策吩咐道:“如此高兴的事,当浮一大白,去取西山琼浆,请贵客品尝。”

    董书兰不知道什么是西山琼浆,她此刻的心思,还在这两首词上,因为这两首词实在太好。

    “请傅公子解惑,游人都上十三楼,十三楼指的是什么?”

    傅小官心里叫苦不迭,果然装逼被雷劈……

    他又摸了摸鼻子尴尬的解释道:“我喜欢十三……此为虚数,你也可以理解为站得高看得远。”

    董书兰秀眉一凝,若有所思。

    十三楼……是真的很高啊,试想自己若站在十三楼,放眼望去,世间风景尽收眼底,这体现了词人宽广的胸怀与立于天地间的写意。

    试想,如果改成游人都上三楼,这气势顿然全无。

    好一个十三楼,妙极!

    事实上,十三楼原本是前世宋代杭州的一处名胜,可傅小官并不知道这个世界有没有这么一处地方,所以……他是瞎掰的!

    于是,董书兰成功的脑补了那一番景象,并将此升华,导致了她对傅小官的彻底改观。

    董书兰以为,诗人都是用诗词抒发胸中之意,傅小官当然不会例外。

    昨日端午,傅小官立于楼间,有感而发作出了这两首词。

    第一首《南歌子.游赏》,借端午游历,以写意的笔法描绘出文人雅士听歌饮酒之豪迈,令人读之欲然飘仙。而诗人于念想中登十三楼而赏天下,这是大志愿!

    第二首《望江南》一词,以月抒怀,句势顿挫峭拔,词意极具匠心!

    细细品之,回味悠长,清丽洒脱令人难以忘怀!

    “丹桂不知摇落恨,素娥应信别离愁,天地共悠悠……”

    “公子……高才!”

    董书兰起身,向傅小官一拜,傅小官连忙站起,双手虚扶,“这……不敢当啊!”

    “小女子有个不情之请,不知公子是否愿意?”

    “小姐请讲。”

    “这两首词,我很喜欢,能不能抄写一份?”

    “当然没问题。”

    “另外……这字?”

    “啊,我写的。”

    “哦,这字,倒是……洒脱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之前在临江楼上原宿主的调戏行为,两人都极有默契的没有提起。

    当然,一方面是眼前形势没必要提,另一方面,却是董书兰不愿再提。

    因为她无法将两个月前的那个少年,和眼前的这个傅小官重合起来,只有归咎于当时傅小官喝醉的原因,而且她对于自己的容颜,还是极为自信的。

    在那样的场合下,傅小官借着酒意,见到自己的容颜,说出了那句话,当初她是很恼怒的,但此刻……她却觉得是这少年的真性情。

    两首词,虽然令董书兰对傅小官的看法改变,但决不至于产生别的思绪。

    何况,她已及笄,前来尚书府提亲的人……真的如过江之鲫。

    这是她不喜欢看到的,所以她溜到了临江,借的是虞朝长公主的令旨,在临江选皇商。

    片刻后,桌上摆满了精致菜肴,三人围坐在桌前,侍女春秀一旁斟酒。

    “这是我儿自己新酿酒,取名西山琼浆,请小姐品尝。”

    酒香浓郁,董书兰一闻便笑了起来。

    尚书府董小姐,饱读诗书外秀慧中,这是京都门阀权贵都知道的。

    但是除了尚书府寥寥几人,便无人知道:董书兰喜酒,且……不醉。

    “这……谢傅家主美意了,不过……我不善于饮酒,但此酒闻之诱人,与市间之酒极为不同,甚至比名酒添香更浓烈,我浅尝辄止。”

    董书兰取下了面巾,哪怕傅小官心里早有准备,依然被那倾城之貌所惊。

    只见董书兰端起酒杯,浅尝了一口,回味少许,美眸却是极为震惊,下意识便将一大杯酒一饮而尽!

    傅小官都懵了,此刻,他终于知道了什么叫……浅尝。

    “啊……书兰失态,只因此酒太美,这是……傅公子所酿?傅公子还会酿酒?”

    “略懂……”

更多好书
首页